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24-10-29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个人,在特定情况下有权申请辞去陪审员职务。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后,可以免去陪审员职务。
根据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在以下情况下,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后,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一)本人因正当理由申请辞去人民陪审员职务;
(二)具有本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判活动,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
(四)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徇私舞弊,造成错误裁判或其他严重后果。
对于人民陪审员的第三项和第四项行为,可以采取通知其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通报等措施进行惩戒。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案件的审级不同,合议庭的组成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是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陪审员是直接从群众中选举产生,或由人民法院临时邀请参与案件审理的非专职审判人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陪审员与审判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种情况是由审判员组成的合议庭。
在人民法院审判第二审民事案件时,合议庭必须全部由审判员组成。这是第二审民事案件审判组织与第一审民事案件审判组织的重要区别之一。合议庭成员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应根据原审案件的审级确定,即原为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为第二审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则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