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如果申请执行时效发生中止或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对于规定了履行期限的法律文书,执行期限从最后一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对于规定了分期履行的法律文书,执行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对于未规定履行期限的法律文书,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当一方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如果离婚后一方不支付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审法院会对不执行判决的一方进行教育、警告,促使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该当事人仍然拒不执行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具有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等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都可以不经申请,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进行强制执行。
一般情况下,抚育费的给付期限至子女18周岁为止。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种情况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育费。另一种情况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在校就读且无独立生活能力条件的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相关金融单位调查被申请执行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金融单位的存款采取的不准提取或转移的强制措施。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金融单位将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有权对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变卖。
如果被申请执行人不仅逾期不履行义务,还将财产转移起来并隐匿,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指定一方当事人交付财物或票证的,执行人员应在做好被申请执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传唤双方当事人到庭或指定场所,由被申请执行人将法律文书交付的财物或票证直接交付申请执行人签收。被申请执行人不愿当面交付的,也可以将应付的财物或票证先交给执行人员,由执行人员转交。对于其他公民个人持有该项财物或票证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交出。经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将依法强制执行,并可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罚款,还可以向监察机关或有关单位建议给予纪律处分。
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强制搬迁被申请执行人在房屋内或特定土地上的财物,腾出房屋或土地,交给申请执行人的一种执行措施。
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