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28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对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具体而言,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限,则申请执行的期限从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则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则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当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如果离婚后一方不支付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一审法院会对不执行判决的一方进行教育、警告,促使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该当事人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绝执行判决,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具有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可以不经申请,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这包括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一般情况下,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为子女18周岁。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种是16周年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子女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育费。另一种情况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在校就读且无独立生活能力条件的情形之一,父母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金融单位的存款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强制措施。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等单位,将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按照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人民法院有权对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变卖。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如果被执行人不仅逾期不履行义务,而且还将财产转移起来,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实的财产状况,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5、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单据。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票证,如果被申请执行人不愿当面交付,也可以由执行人员转交。
6、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
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可以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以腾出房屋或土地,并交给申请执行人。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可以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
8、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9、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