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7
民事合同中的违约金实际上在法律上被称为违约金,而非滞纳金。尽管由于民间法律意识的淡薄,人们普遍称之为滞纳金,但在法律上应称之为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在违约情况下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其债务。因此,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然而,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2021年1月1日生效),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在违约情况下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其债务。《民法典》生效后,与其相冲突的条例将失效。
在《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规定中,根据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在违约情况下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