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16
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据法律的授权,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违法或不当地强制征收财产、强制征用设施、强制冻结存款、强行扣押物品、强制隔离人员、强制押解出境等行为。违反此原则将给公民、企业或组织带来严重伤害,并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并符合合理性原则。非强制手段应优先考虑,只有当非强制手段无法达到行政管理目的时,才可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应尽可能采取最小伤害的方式。查封、扣押仅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财物,不得涉及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财物,以及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引导和惩罚,其中引导和惩罚是最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行政强制的目的在于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制止危害、保全证据等,并非直接或间接施加作用力于相对人的财产或人身。因此,应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禁止谋利原则是公务廉洁性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强制权谋取单位或个人的利益,也不得将行政强制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若动用行政强制权谋取私利,则背离了行政权力的公共利益宗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将程序正当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当事人应具有陈述、申辩权,同时享有行政复议或诉讼权以及行政赔偿权。这也是正当程序原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