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5-18
1.融资结构的重要性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正常运营都与其融资结构直接相关。企业融资结构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财务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规划融资,以获取最大的运营资金,并将企业经营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实现最大化的盈利。
2.融资模式的分类
融资模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指的是企业获取长期支持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其中,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吸引民间资本或通过股权交易实现股权分散;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来获取资金。近年来,引进战略融资和租赁式融资等方式也逐渐出现。
3.融资结构与模式的历史变化
融资结构与模式的历史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掌握着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国有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国有企业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获得充足的运营资金,负债率低,几乎所有资产都来自国库。
(2)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的运营资金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而是转向依赖银行贷款融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从国家主导转向国内多种形式企业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不再享有无偿资金支持,而是实行有偿向银行贷款的政策。这种有偿向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提高了国有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进行股权融资。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开始多元化,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并行,同时采取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融资渠道的拓宽极大地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1.加大国有企业的资本金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积极拓展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完善负债结构,实行多种投资模式,以扩大融资规模。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严重的资本资金短缺问题,这不仅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也妨碍了金融系统的运行。因此,我国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采取多种形式弥补企业资本资金的不足,更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2.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首先,股权结构与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直接相关,积极合理的股权结构对于打破一股独大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由于国有股在企业中占比较大,必须合理解决国有股有效监控企业管理问题。再次,应有计划地培养企业法人投资主体,扩大法人股东的比例,充分发挥法人自身权利。同时,努力提高投资者和实力较强企业的积极性和监控能力。最后,要确保法人股和国有股的流通畅通,积极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构建完善的财务机制
国有企业应分析各种融资带来的风险,做出良好的财务决策,明确可行的投资渠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规范财务管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定期向审计部门提供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并努力与银行建立良好关系,扩大融资渠道。此外,还应加强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交流,适时公开企业内部消息,有利于银行进行科学考察,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4.认真对待多重融资模式的利弊
多重融资模式既有利也有弊。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积累成本少且周转速度缓慢,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虽然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限制较少,利率也较低,但贷款用途受限制过多,约束较大,导致企业难以按时偿还。企业债券的用途限制较少,但企业需要接受严格审查,大部分企业债券不合格,而且银行债券费用高且不能延期,企业无力偿还。股票资金虽然稳定,但长期使用会分散控股权,增加国有企业的成本。因此,国有企业应正确认识各种融资模式的利与弊,将其互补,寻找最佳融资模式。
5.着力寻找最优资金结构
国有企业应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结构。操作步骤包括:在选择融资方案时,首先计算融资成本率,选择成本率最低的方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应努力寻找发展机会,根据不同融资方案的利弊,计算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等,选择最佳融资方案来解决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