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第三人的概念以及种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的第三人的概念以及种类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1

 
128140

行政复议中第三人的定义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除了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外,与复议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第三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当事人,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具有质的共性。

行政复议中第三人的分类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其复议请求并不依附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而是独立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竞争性许可案件和公平竞争权案件中。例如,在行政许可案件中,有三个自然人A、B、C竞争一个执照。行政主体将许可证颁发给A,B不服并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颁证行为并颁发给自己。在这个复议案件中,A、C为第三人。A倾向于维持颁证行为,支持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属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C则要求撤销颁证行为,并要求颁发给自己,其主张与被申请人、A、B均冲突。虽然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概念不同,但行政复议中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仍然具有独立性。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其复议请求依附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这种第三人在复议中处于辅助地位,其复议目的是请求复议机关维护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复议请求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2. 作为行政主体的第三人与作为行政相对方的第三人

根据第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进行区分。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由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共同作出的,而申请人只针对其中的部分行政主体提出复议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原则上应将所有行政主体都列为被申请人。然而,如果申请人拒绝追加被告,诉讼中的做法是将应追加的被告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在复议中,是否也应该追加为第三人呢?从复议制度的救济性质和监督性质出发,都应该将其追加为复议程序的当事人。为了尊重申请人对利益冲突方当事人的追究权利,可以将其定为第三人而不是被申请人,身份的区别并不影响复议制度的发挥。

作为行政主体的第三人是指其具有行政主体身份,而作为行政相对方的第三人则不具备行政主体身份,而是作为行政管理或服务的对象,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作为行政相对方的第三人是最常见的一类第三人。

延伸阅读
  1. 《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参加人有哪些
  2. 复议重新做可以加重吗
  3. 县政府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吗
  4. 吳某等人与信丰县人民政府对其申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案
  5. 第三人能否提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企业拆迁中,行政复议有什么流程
  2. 因救人闯红灯被处罚可以行政复议吗
  3. 撤回行政复议还能复议吗
  4. 未缴纳罚款可以行政复议吗
  5. 行政复议多长时间进行答复
  6. 行政复议有多个申请人怎么处理
  7. 派出机关有哪些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