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关于税收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1-22

 
128087
行政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那么,税收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是怎样的?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

第八条 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

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一)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二)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三)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四)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五)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六)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2.不予抵扣税款;

3.不予退还税款;

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6.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7.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七)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八)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九)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十)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十一)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二)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九条 对规定的审查申请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以下规定不合法,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二)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

前款中的规定不含规章。

第十四条 行政复议申请和行政诉讼的程序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行为不服的,应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延伸阅读
  1. 几年前提过行政诉讼之后可以又复议吗
  2. 行政复议前置程序有哪些
  3. 税务行政复议前置条件
  4. 工伤认定异议的话应该怎么办
  5. 拆迁是否需要复议前置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基本结构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
  2.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载明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
  4. 听证程序
  5. 行政复议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6. 工伤行政复议的复议决定书的存在与法律效力
  7. 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