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10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对于在违法行为发生后两年内未被发现的违法行为,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时效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点:
1. 时效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例如,对于运输违禁品的行为,如果在路途上用了五天时间,追诉期限应该从最后一天将违禁品转交他人的时间开始计算。
2. 对于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连续”状态是指违法行为人连续实施同一种违法行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同一行政处罚规定。例如,某违法行为人连续多次出售损害人体健康的“豆猪肉”,这一行为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由于多次出售,这一违法行为就是处于“连续”状态的。对其追诉时效的计算,就要从最后一个违法行为实施完毕时计算,也就是从最后一次出售“豆猪肉”的时间计算,对这一连续性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对于大多数行政处罚案件来说,追究时效为两年,同时也明确规定在行政处罚时效问题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然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时效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该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这一规定,对于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违法行为,追诉时效应以六个月为限,不再执行两年的规定。
行政处罚的时效如果规定的时间过短,有可能使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违法者逃避处罚,逍遥法外。因此,一些同志建议对行政处罚的时效不作规定,或者规定一个相对长一点的时间。
时效是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处罚法是基本法律,应当规定时效。这是第一的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行政处罚的特点以及行政管理的多样性。行政处罚法将时效规定为两年,以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
刑罚与行政处罚在处罚的性质上是不同的,所以在对于时效问题规定的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刑法关于犯罪追诉的时效是根据犯罪行为的轻重以及可能给予的处罚,作出的规定。它的追诉期限与犯罪的法定刑期相适应,不是一个统一的时效期限。
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定追诉时效只规定了两年一个期限,没有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追诉期限。这主要是因为,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情况不同,违法行为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触犯法律、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总的说,这类违法行为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相对来说是较小的。
因此,对于这类违法行为的处罚,从处罚手段上看,比刑罚要轻;从处罚的目的上看,更注重纠正违法行为,教育违法行为人自觉守法。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行政处罚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不宜规定过长,也不必过细。同时,由于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申诫罚、财产罚、人身罚、行为罚几大类,不同于刑罚,因而也不宜以不同的处罚种类规定不同的追诉期限。所以规定一个统一的2年追诉期限,是比较适当的。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决定、执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诉讼时效与行政处罚追诉时效的比较如下:
1. 计算方法不同: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是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行政处罚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2. 时效期限不同:诉讼时效的期限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而行政处罚追诉时效的期限统一规定为两年。
3. 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民事案件,行政处罚追诉时效适用于行政处罚案件。
4. 效果不同: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行为只是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而行政处罚追诉时效届满后,行政机关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人民法院仍应受理。但对于行政处罚追诉时效的规定并没有类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