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31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对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对于对责令限期拆除处罚决定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诉讼机关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如果人民法院无法当场判定起诉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应接收起诉状,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起诉不符合条件,将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在裁定书中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应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如果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会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
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要得到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需要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将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要得到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需要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或裁定不会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超过二十年的不动产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如果行政机关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未履行职责,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法律或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有规定,应从规定的期限开始计算。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