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会如何判决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27
自首,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合的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现已由我国刑法规定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设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悔改自新,不致隐藏在社会上继续为非作歹。自首从轻,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有助于及时侦破案件,正确而迅速的审判,减少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办案投入,有力地惩治犯罪,保护受害者,维护社会稳定。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国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首次以法律形式对自首的构成作了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根据该规定,凡是在犯罪以后同时具备了(一)自动投案;(二)如实交待所犯罪行,都应该认定自首成立,依法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交通肇事案件中自首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交通肇事者主动报案履行告知义务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交通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必须报告公安机关或交通警察,并听从处理。因此,即使肇事者没有逃逸,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报案或投案也不能被认定为自首,只能视为履行告知义务,可作为认罪态度较好的情节从轻处罚。
第二种观点: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自首
对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自首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未逃逸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肇事者,虽不被认定为自首,但在处理时应酌情从轻处罚;而对于逃逸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肇事者,应视为自首。在量刑上,对于后者,从轻或减轻的幅度应比前者小。
第三种观点:主动保护现场并如实供述罪行应认定为自首
在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对于在事发后没有逃逸、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肇事者,应依法认定为自首。同样,在逃逸后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肇事者也应被认定为自首。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的理由
第一,对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肇事者,在事发后未逃逸、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应被认定为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所有犯罪人在适用法律上应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遵循法律准则的诉讼原则。因此,刑法对自首的规定适用于所有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人,包括交通肇事犯罪。不认定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犯罪人为自首,侵犯了犯罪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严格依法认定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犯罪人为自首是正确的。
第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对所有交通肇事者规定了必须报告公安机关的义务。然而,并非所有交通肇事行为都构成犯罪。刑法对自首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犯罪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况。虽然交通肇事行为可能导致交通肇事罪,但并非所有交通肇事行为都构成犯罪。对于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者,应受《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告知义务约束,而不是刑法上规定的自首情节。因此,将行政处罚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区分开来,严格依法认定自首情节,是正确适用法律的要求。
第三,正确确认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的自首情节,是公正执法、严格适用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犯罪人权益、防止滥用刑罚的具体体现。正确认定自首情节,符合刑法总则对自首情节的规定,避免了法官主观意志的随意性,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