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业务数据化、电子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场审计方式已难以适应审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于是,非现场审计应运而生,它就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主要是根据实施审计的场地不同来进行的划分。
非现场审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通过网络收集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监测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程度的一种审计方法。它与现场审计的主要区别是审计人员不直接到被审计单位的现场,其职能大体上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审计对象实施不间断的监测,称为监督职能;二是收集和提供资料,为更好的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资料,称为服务职能。
本文主要阐述实施非现场审计的服务职能。
目前,审计署金融司实行了“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五统一”审计组织方式,“集中审计、分散核查、专题研究”的审计模式。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中,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需要相互配合运用。非现场审计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使现场审计能够事先及时了解审计对象有关情况,正确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资源,从而减少现场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疑点和初步判断有待现场审计去明确、审查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审计结论。
金融审计中的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是同一审计体系中可分割的两种审计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可以互相补充,但是不可相互替代。虽然非现场审计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比如,非现场分析的结果只是为审计人员提供现场审计的方向和线索,不能据此做出最终结论;非现场审计的结果需要由现场审计来验证和补充。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方式,才能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在实施非现场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非现场审计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实施现场审计,存在成本较高、人员分散、时间紧迫等不足。而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差旅费、驻外地时间等审计成本。
其次,非现场审计可以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集中有限的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对金融总行系统的数据开展非现场审计,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针对全行所有机构业务数据整理分析,提高了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分行审计对数据各自为战的重复处理问题,化解了各分行审计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矛盾。
此外,非现场审计还可以统观全局,着眼于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非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分析、整理的是全国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各地区、各行业、各时间段的趋势变化,统观全局,有利于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最后,非现场审计可以高层次、多角度培养金融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在非现场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整理据,进而分析、修改、优化和自创审计模型,不仅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熟悉了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有利于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计算机审计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