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的认定办法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法律知识

违法所得的认定办法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9

 
126126
在相关案件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财产的所得问题,如果财产一旦被认定为是违法所得,相关部门会对此进行没收,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关于违法所得的认定有什么规定?手心律师网相信看了以下文章后各位小伙伴会有所收获。

一、没收违法所得的规定

1、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采取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人所获得的违法所得财物进行所有权的强制剥夺,作为一种处罚方式。

2、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的原则

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当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方式,用于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制裁;二是刑事途径,指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的违法所得。在执法活动中,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行政处罚法规定,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违法所得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而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处理结果。

3、没收违法所得金额的计算规定

为了准确计算违法所得的金额,首先必须明确违法所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避免计算错误;其次,应该查证违法财物的真实性,确保调查取证的全面准确。在计算违法所得时,不能凭主观印象,必须进行实证查证。调查取证应当坚持“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收集与违法所得相关的所有证据,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坚持事实真相,排除个人情感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收集到的各类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测记录和现场记录,都必须进行查证核实。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以及原始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二、违法所得的认定

1、违法所得的获取手段具有违法性

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通过违反法律禁止的手段获取的财物,正是这一根本特征将违法所得与行为人的合法财产区分开来。由于违法所得的获取渠道是非法的,即使行为人实际上占有了金钱或财物,也无法获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这也是对违法所得进行追缴或退赔处理的法律依据。

2、违法所得具有经济价值

行为人通过各种违法手段获取违法所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这些财物的经济价值,例如金钱、有价证券、文物、房屋等。正因为违法所得具有经济价值,执法部门可以根据此作为认定的衡量标准。

3、违法所得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违法所得既包括行为人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物,也包括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中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后,由特定机关处理的行为人非法所得的财物。此外,违法所得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总是单独存在,它常常与赃款赃物、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以及违禁品等不同性质的财物混合在一起。只有准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违法所得的范围。

4、违法所得的认定必须经过特定机关的授权和程序

违法所得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被害人财产权益的维护,涉及对违法行为人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准确界定,关系到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与执法公正。因此,违法所得必须由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的授权和程序进行认定。特定机关包括两类:一是行政执法机关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二是司法机关根据刑事案件对违法所得进行追缴或退赔的决定。

延伸阅读
  1. 非法行医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
  2. 众多APP被下架,涉嫌什么违法行为
  3. 网络赌钱洗钱的法律构成要件
  4. 建筑工程合同无效工程款的结算方式
  5. 价格欺诈违法所得认定是怎样的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知情权
  4. 苗圃火灾赔偿标准的确定
  5.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7.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