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20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规定了“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近年来,媒体广泛报道了许多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官未能准确、恰当地运用疑罪从无原则。法官应当充分认识到冤假错案的严重危害性和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强化公正意识,坚持相关原则,严格审理程序,始终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切实防范冤假错案。
司法公正是执法活动内在的价值追求,人们敬仰铁面无私的包公,这是一种期待。广大法官应当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自信心,坚持群众路线,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牢记“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的法谚,忠诚于法律,从自身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凝聚力量和权威,坚持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敢于担当,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坚持原则、不偏不倚,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当干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不受所谓指示、权威的影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充分运用自己手中的审判权,坚决排除疑罪,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不懈努力。
首先,要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充分维护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和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其次,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舆论压力、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影响,避免违反法律的错误判决。再次,要坚持程序公正原则,彻底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加强程序公正意识,充分发挥程序公正作为“看得见的正义”的独立价值,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最后,要坚持审判公开原则,完善审判流程和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依法公开审判过程和裁判文书,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总之,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审判实践,将上述四项原则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裁判中,确保刑事审判全过程严格依法进行。
惩罚犯罪是为了保障人权,只有依法惩罚犯罪才能有效保护被害人和广大群众的人权。首先,要纠正将保障人权和依法办案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惩罚犯罪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前提,只有依法保障被告人的人权才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其次,要转变司法理念,将防范冤假错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作为刑事诉讼领域人权保障的红线和底线。最后,要坚持惩罚与保障并重的理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观念贯彻于刑事审判的始终。
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应排除偏见,保持中立、超然的姿态,不偏不倚。首先,要彻底摒弃法庭上的检法一家陋习,深刻认识到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一员,是人民法院的同盟军,是实现公正审判、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不可或缺的力量。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的权利,切实保障律师的权利,如阅卷会见、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举证质证、代理辩护、死刑案件直接向最高法院法官陈述辩护意见等。最后,要认真听取律师的辩护和代理意见,充分发挥律师在认定案件事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兼听则明。
首先,要牢固树立证据裁判意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查证据、使用证据和认定事实,不以证据以外的其他客观现象和主观推断认定事实。其次,要全面、主动审查证据,不仅重视审查有罪指控和有罪证据,也要重视审查无罪辩护和辩解。对于被告人或律师提供的重要证据线索,无法调取的,人民法院应依职权调查取证,确保不遗漏重要证据。再次,要强化庭审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庭审举证、质证、认证和查明事实的功能,及时固定证据,一般情况下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最后,要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和排除程序,对确认或不能排除非法取证情形的,坚决依法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同时,要注重掌握物证、书证与言词证据不同的排除标准和方法,充分重视物证、书证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排除物证、书证时要严格依法进行。对于存在瑕疵但不属于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或者仅是证据形式、取得手续等不规范的,应要求公诉机关补正或作出说明,避免轻易启动排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