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是什么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05

 
12480
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地讲,是指内部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及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审计主体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和审计环境风险。

审计主体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无意地发表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包括会计、审计、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应用技术。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审计客体风险是指会计数据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生成和传递形式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明确,审计人员可以逐一审核会计凭证,形成最终审计结果。然而,内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导致审计客体风险的产生。

审计环境风险是指审计标准和准则在信息化审计中的不适用性。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象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这也给审计信息化带来风险。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针对性的内审信息化准则,制定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2.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关注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本身的安全控制。

3. 培养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通过增设电算化审计专业、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4. 实施事先审计,让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保证系统程序及应用控制的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延伸阅读
  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2. 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提示
  3. 信用卡逾期被拘留会怎么样
  4. 退休职工返聘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5. 按揭二手房转让的方式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一、各种收入的审计
  2. 公司名称变更逾期问题
  3. 坏账准备的重要性及来源
  4. 公司出资时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5. 武汉审计局:学习新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组织与推广
  6. 审计方法
  7. 企业资产重组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