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审计是如何分类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事后审计是如何分类的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0-05-25

 
12461
事后审计是事前审计的对称。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已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和评价。事后审计还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具体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事后审计的内容会计报表审计和全部审计这类传统的审计均属于事...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事后审计是如何分类的的知识,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事后审计的内容

会计报表审计和全部审计这类传统的审计均属于事后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大多数是实施后审计,内部审计也经常进行事后审计。实行事后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审查,查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是否如实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起到查错防弊的防护性作用。事后审计的作用也可以是建设性的,即通过对已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查,同时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工作效率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建议。

事后审计分类

事后审计一般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或在某一个经济问题发生后的审计。

它可分为:

①定期审计。如按年度或季度进行的对财务成本情况、税利上缴情况的审计。

②不定期审计。如根据需要随时可以进行的对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贪污盗窃案件,以及其他为各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审计。

在现代审计中,事后审计在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事后审计的特点

由于事后审计一般是在结账后或经济活动取得成果以后进行的,审计资料齐全,通过审计就能够查明所有已经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经过和结果,因而监督作用较明显。事后审计对于研究分析问题,纠正错误弊端,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都有重要作用。财务报表审计和全面审计均属事后审计。

实行事后审计的目的

事后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会计资料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与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原理,从而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延伸阅读
  1.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2. 股权转让有哪些程序
  3. 企业资产重组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4. 必须设立多个互相牵制的岗位,对整个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5.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把好“五关”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审理报告的办理程序
  2. 内部审计机构的使命
  3.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
  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5. 汇总审计差异并确定调整事项
  6.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7. 外商独资企业股权怎么转让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