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如何完善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17
2005年11月19—20日,由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联合国开发署及美国律师协会协办的死刑复核程序专题研讨会上,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会聚延庆,就死刑复核这一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会议以“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死刑复核的参与主体”、“死刑复核程序的证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范围和期限
引言
近期,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明标准”、“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范围和期限”等主题的讨论十分激烈。与学者的畅所欲言相比,实务界显得更加谨慎。死刑复核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这是司法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复核程序的现状
多数学者认为,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只简略地规定了4条(实际上只有3条,如果除去第201条关于死缓案件的核准程序),这对于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后究竟应该如何复核,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解决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死刑复核程序来解决,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解决当前死刑案件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不应仅限于死刑复核程序之内,而应该抓住最高法院决定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机会,充分运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正当程序和保障人权的内涵,首先应用于死刑案件的一审和二审过程中。
审理方式和范围
即便现在我们死刑复核程序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从经济和有效的角度上讲,解决的最低成本应该在一审,其次是二审,如果都放到最后解决,成本太大。因此,应当采取合理、科学和富有张力的方法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设计,搭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缩短此岸与彼岸之间的距离,填平理想与现实的沟壑。
审理期限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规定。然而,为了确保审理的及时性和效率性,应当在制定相关法律或规定时,明确规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以避免时间拖延和不必要的延误。
法律审还是事实审?
问题的复杂性
在死刑复核案件中,纯粹的法律审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被告人不服或律师认为有问题,这涉及到事实和证据的采纳问题,不能忽视事实问题,仅仅以法律适用进行核准。其次,目前一审和二审程序的进行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例如证人和鉴定人不出庭,下级请示上级或受到地方党政机关的干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相信一审和二审法院所认定的事实。此外,死刑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本身就难以分开。例如,几个人共同杀害被害人,谁是致命的凶手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如果不查明,就无法对几个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进行准确分解。
综合考虑
因此,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应该综合考虑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对于被告人提出的事实问题,应当认真对待,并进行适当的调查和证据采信。同时,应当加强一审和二审程序的规范性,确保庭审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只有在法律和事实都得到充分审查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死刑复核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