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4
债权凭证的原始登记是指最初向债权人发放债权凭证时应当登记的内容。债权凭证至少要记载以下内容: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应当详细记录在债权凭证中。对于自然人,应明确记录其姓名、性别、住所地和身份证号码;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明确记录单位名称和住所地。
债权凭证应当准确记载债权金额和债权依据。债权金额是指尚未实现的债权金额,债权依据是指债权所依据的法律文书的编号。
为了便于执行费的管理,债权凭证上应当记载原执行案件的执行费收取情况。这有利于防止以债权凭证作为执行根据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阶段时执行费的流失。
债权凭证持有人应享有特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主要包括凭债权凭证申请执行的权利,而义务则是在申请执行时提供债务人可执行财产的证据。
债权凭证作为执行根据申请执行时,需要重新启动一个执行程序。为了管理和维护市场交易关系的稳定,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精神,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必要的。债权凭证不同于可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或中止裁定书,其申请执行的期限应当既不过短(如一年),也不能过长甚至无期限。
根据我国民法上的长期诉讼时效的期限,债权凭证的申请执行期限为二十年比较合适。如果债权凭证超过二十年,债权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如果到期不予申请延期,债权凭证将自动失效。
在以下情况下发生债权凭证变更登记:
当债权凭证启动执行程序后,债权凭证记载的债权得以部分实现,而债务人尚无足够财产履行全部债务时,人民法院应当在债权凭证上记录已部分执行的数额和未实现债权的数额。
当债权凭证的债权人因法定原因需要变更时,继承人可以作为新的债权人到法院办理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权利继承人也可以作为新的债权人到法院办理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人民法院经审查后,以裁定的形式确认新的债权人,并在原有的债权凭证上进行相关事项的变更登记。
在债权凭证发放后,如果依法可以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债权人可以持债权凭证及其他证据向执行法院申请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如果认为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的理由充分,将裁定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并进行执行。如果得以执行,债权凭证应当收回;如果仍不能得以执行或全部执行,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变更登记,即将新的债务人和未执行的债务数额予以记载。
在一些情形下,债权凭证不能再作为执行程序启动的凭证。在人民法院查明情况后,应当办理注销登记。以下是主要情形:
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债权人认可的债务。
债权人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免除债务。
债权凭证发放后,债务人作为自然人已经死亡,没有可供执行的遗产,并且没有义务承担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且没有承担义务的法人或组织。
债权凭证的债权人已经申报债权并参与了破产财产的分配,或者没有可供分配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