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证明证据搜集不符合法律规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01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为了保障人权,对于非法搜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排除。当事人是可以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的,那么,怎么证明证据搜集不符合法律规定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及意义
非法证据的定义
非法证据是指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下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些证据原则上不具备证据能力,不能被法庭采纳。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起源和发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仅适用于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而获得的非法搜查和扣押的实物证据。然而,1966年的米兰达案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大到非法获得的言辞证据。此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中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在司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此后,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进一步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意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基于价值权衡的结果,具有以下积极意义:1. 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如今,公民对人权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人权保障已成为一种优越的价值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能够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限制侦查权力,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2. 确定案件事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以惩罚犯罪”的诉讼目的和任务。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综上所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是为了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和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性。这一规则的应用有助于限制侦查权力的滥用,确保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