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01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拘传是最轻的一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均有权决定适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拘传的执行者通常是公安机关。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拘传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措施,应当由检察长批准,并签发拘传证。
执行拘传可以由检察人员或者司法警察进行,但执行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在执行拘传时,应当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住址等基本情况,并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
对于抗拒拘传的情况,可以使用戒具,强制将其带到案。
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进行。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户籍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市、县,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所在的市、县进行。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内进行。
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之规定,拘传的适用对象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拘传适用于那些经合法传唤却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拘传适用于根据案件情况认为有必要直接拘传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各机关法律解释并未明确规定拘传的证据条件。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执法机关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执行,仍然存在滥用拘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