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介绍帮助的是否构成犯罪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16
进出我国国境边境的,需要经过海关的批准,如果没有经过海关的批准,可能会构成偷越国境边境罪,如果有组织有预谋偷越的,对组织者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介绍帮助的是否构成犯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介绍帮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他人偷越国境边境提供介绍帮助的行为将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属于组织行为之一。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构成要件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将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人数众多”的界定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二)项和第三百二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所谓“人数众多”一般指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人数在十人以上。
偷越国境罪与叛逃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的不同
偷越国(边)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而叛逃罪的犯罪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内的非从事公务的人员。
犯罪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偷越国(边)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偷越国(边)境的行为是违法的,会对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造成破坏,但仍然希望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而叛逃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应叛逃,但仍然故意为之。
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
偷越国(边)境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叛逃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内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犯罪客体的不同
偷越国(边)境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叛逃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与走私罪的区别
这两罪在客体和客观方面存在区别。首先,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走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其走私的对象是指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任何物品。其次,两者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前者是非法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而后者则是非法携带、运输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物品进出国(边)境。然而,司法实践中存在以走私为目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根据本法关于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将其视为重罪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