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只用于企业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01
玩忽职守罪是否仅适用于企业?
案情
金某、王某和臧某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工作人员。2007年10月,金某和王某作为棉花市场仓库监管部经理和副经理,在审批山东某物流公司成为棉花市场指定交割仓库的申请时,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未按程序审批。这导致该仓库在存在疑点的情况下成功获得了指定交割仓库的资格。2008年4月至2008年11月,金某、王某和臧某作为棉花市场指定交割仓库的监管人员,未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未能及时发现新疆某公司在该仓库存放的棉花存在违规出库的现象,导致棉花市场在与该公司的仓单质押业务中被骗,造成人民币700余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
分歧意见
对于棉花市场的工作人员是否符合玩忽职守罪的主体要件,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金某等三人作为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触犯了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应当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金某等三人不符合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构成要件。行政委托应仅限于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为非国有的有限公司,不是接受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其人员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
评析
根据现行法律对渎职罪主体的界定,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应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玩忽职守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关于玩忽职守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被明确定位为充分发挥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功能的市场,要完善交易规则,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因此,棉花市场的工作人员作为该市场的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承担玩忽职守罪的责任。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在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结果要件上存在区别。滥用职权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正当性,而玩忽职守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勤政性。在行为方式、行为性质以及结果要件等方面也有所区别。综上所述,玩忽职守罪不仅限于企业,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可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根据案情,金某、王某和臧某作为棉花市场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