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表现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法律知识

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表现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15

 
115938

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表现

玩忽职守罪的定义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国家、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有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玩忽职守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玩忽职守的作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的行为,如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敷衍塞责、违令抗命等。玩忽职守的不作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尽职责义务的行为,即对于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不尽自己应尽的职责义务,如擅离职守、听之任之等。由于各个机关、单位都有自己的活动原则、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义务,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玩忽职守的行为方式多样,涉及面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规定。在处理具体玩忽职守案件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照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这是认定构成玩忽职守罪的具体依据。必须具有因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玩忽职守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认定是否重大损失,应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玩忽职守行为应立案:1. 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2. 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3. 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4.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5. 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6. 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7. 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8.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9. 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因果关系

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领导者的责任,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过失行为。构成本罪的行为必须是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那就不属于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擅离职守或者在职守中马虎从事对待自己的职责,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危害结果,但是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虽然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但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对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则可能是故意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那就不属于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
延伸阅读
  1. 玩忽职守罪免于刑事处罚吗
  2. 能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玩忽职守罪
  3. 玩忽职守罪属于故意犯罪吗
  4. 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的区别
  5.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打架斗殴法律规定及刑事处罚
  2. 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及相关概念
  3. 危害军队战斗力方面的犯罪包括哪些
  4. 军事秘密的等级及其泄露的后果
  5.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犯罪及相关处理措施
  6. 怎样构成寻衅滋事罪
  7. 渎职的行为有哪些,应怎么处理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