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5-02-20
渎职罪和失职罪在字面意思上非常相似,都涉及到不尽职的行为。然而,在刑法中,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用法。渎职罪是作为分则章节的总称,而失职罪与具体的罪名相关联。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从而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
失职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刑法分则罪名的一个分类,列在分则第九章中。该章节共有33个罪名,其中7个罪名使用了“失职”一词。例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以及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一种犯罪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即新《刑法》第398条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罪)。
渎职犯罪在主观方面既有故意又有过失。根据具体的罪名,渎职罪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渎职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各级军事机关。
渎职行为既可以采取“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采取“不作为”的形式实施。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行为人的行为都与其职务紧密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八条之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情况,将会被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