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29
当事人遭受网络连环套路贷的欺诈行为时,应及时向就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如果公安机关认定该行为构成犯罪,可以立案侦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
对于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利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如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给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或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再移送给主管机关。
根据第三款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适用相应的规定。
欺诈者通常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名义招揽生意。他们会通过电话称呼受害人,使用亲切的称呼,以及提供“低利息、无抵押、不扣车”等诱人的贷款条件。然而,实际上这些公司并没有金融资质,这些电话只是设下陷阱的开端。
欺诈者会拿出一沓厚厚的空白合同让受害人签字。由于合同内容繁多且受害人急于借款,很多受害人并不会仔细阅读合同。随后,欺诈者会随意在合同上添加内容,包括出借人、借款时间和利息额度。
除了合同,欺诈者还要求受害人签署其他法律文件,如房产抵押合同、房产买卖委托书,并要求受害人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此外,欺诈者会先将贷款金额全部转给受害人,然后让受害人取出钱来,以形成“银行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实际上这些钱立即要返还给欺诈者。如果是现金交付,欺诈者还会要求受害人拿着现金拍照,以制造受害人获得所有借款金额的假象。
欺诈者通过各种手段让受害人“违约”,即使受害人在到期时主动还款,欺诈者也会故意“失踪”,直到合同超期后才出现。随后,欺诈者会宣称借款人“违约”,要求赔偿“违约金”,这些费用往往比借款金额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受害人很难一次性还清。
在借款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欺诈者会介绍其他“小额贷款公司”与借款人签订新的更高金额的合同来“平账”。实际上,这些公司往往是同伙,只是使用不同的名称,而“平账”只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让受害人陷入一个又一个陷阱。
欺诈者通常使用两种方式进行“索债”:一种是利用之前制造的抵押合同、银行流水等虚假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保全、拍卖受害人名下的房屋、车辆等财产以还债;另一种是通过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电话轰炸等非法手段,滋扰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强迫对方偿还所谓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