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0-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指的是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商业秘密是一种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事项,仅限于一定范围内的人知悉;其次,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能使权利人增加财产或者财产上的利益;第三,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即具有直接的、现实的使用价值,能够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第四,商业秘密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包括使用权可以转让、没有固定的保护期限、内容广泛等特点。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四,明知或应知前述第一种至第三种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
重大损失指的是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包括减少盈利、增加亏损、引起破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必须查明行为人所实施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与权利人遭受重大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权利人的重大损失,才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单位犯本罪的,对其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常见的犯罪动机包括为了交换利益而披露商业秘密、为自己从事不正当竞争而使用商业秘密、为击败竞争对手而获取商业秘密、为出卖而获取商业秘密、为报复或泄愤而披露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