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1-26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四条的规定,限制减刑是指在对被判处死缓的累犯以及其他严重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裁判刑罚时,人民法院根据其犯罪情节等因素,可以对缓期执行期满后的刑罚种类变更或减刑幅度进行一定限制的刑罚制度。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因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新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相应严格了重大刑事罪犯的减刑、假释条件,推动改变刑罚轻重不平衡现象。
限制减刑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减刑,而是对减刑条件进行了更严格、更慎重的考核。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四条的规定,限制减刑是指在对被判处死缓的累犯以及其他严重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裁判刑罚时,人民法院根据其犯罪情节等因素,可以对缓期执行期满后的刑罚种类变更或减刑幅度进行一定限制的刑罚制度。然而,限制减刑与原有的减刑制度存在以下区别:
限制减刑仅适用于被判处死缓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适用罪名范围较狭窄。减刑制度适用的范围没有罪名的限制,适用于刑法中的所有罪名。
限制减刑是法院在对被告人裁量刑罚的同时,对未来被告人刑罚变更进行限制的预先裁判,属于一审判决活动的组成部分。减刑制度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罪犯人身危险性的降低,法院裁定对其原判刑罚种类进行变更或减轻,属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刑罚变更程序。
限制减刑是人民法院根据检察机关指控,经过法庭审理,已经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所进行的裁量。减刑所依据的事实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罪犯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的情形,这些情形表明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降低,人身危险性减弱,因此对其刑罚进行减刑调整,其所据以减刑的事实依据已相对脱离了原判事实。
限制减刑是由原审判法院裁量刑罚时依法作出。而根据罪犯所判处的刑罚不同,减刑裁量的法院则不相同。
限制减刑仅涉及死缓,不涉及其他主刑刑罚种类,更不包括附加刑。减刑制度适用刑罚的范围涉及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理论上还包括附加刑的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