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提供线索算不算立功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6-29
自首立案是我国法定减轻处罚的一种自救措施,犯罪嫌疑人有立功表现的,在判刑时法官会酌情对犯罪嫌疑人减轻处罚,而检举犯罪行为是立功的表现之一,那么亲属提供线索算不算立功?下面由大兴安岭律师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亲属提供线索是否属于立功行为
案情
甲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羁押。甲的父亲为使甲得到从轻处理,遂花钱雇请他人打探其他未破获案件的线索,后来发现有一杀人案犯罪嫌疑人乙在某村躲藏。甲的父亲让律师在会见甲时将此情况告诉甲,甲又通过看守所干警向侦查机关检举揭发,公安机关遂将乙抓获。经查证,乙确系某故意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
分歧意见
对于甲的行为,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
认为甲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立功,理由如下:1.案件线索应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探查到或细心发现的,而本案中的线索是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打探出来由其转告司法机关。2.根据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分析,立功应该是犯罪嫌疑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的,而甲未对获得案件线索付出任何努力,因此该行为不符合刑事政策的本意。3.立功应该由立功者获得奖励,功劳不能私相授受,甲的检举揭发行为不符合立功的条件。
第二种意见
认为甲的行为应该认定为立功,理由如下:1.刑法及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案件线索必须是由犯罪嫌疑人自己探查到或发现的,因此从他人处得知(包括由亲属提供)重要线索而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至少是未被法律排除的。2.立功赎罪是甲的亲属的愿望,但不能否认甲也有立功赎罪的愿望和诚意。我国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对立功的条件不能要求过严,毕竟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立功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3.甲父努力去调查犯罪,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认定立功可以加快对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同时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我国刑法惩罚犯罪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教育和改造罪犯,预防犯罪。本案认定甲的立功行为并予以从轻处罚,并不违反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
小编点评
小编原则上同意第二种意见,但对其具体说法有必要作一定的修正、补充。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立功行为包括揭发犯罪、提供重要线索和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犯罪分子。法律规定可以对立功者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对于重大立功)。立功制度的法理基础是:一方面,立功行为对国家是有利的,可以帮助公安司法机关迅速发现、查证和打击犯罪,同时节省资源。犯罪分子如果没有立功行为,国家不能加重其刑罚;另一方面,立功行为反映了犯罪分子有将功赎罪的愿望,也减小了其再犯罪的可能性。因此,立功制度更注重法律的功利性思想。然而,如果司法人员故意将自己职务行为中得知的重要线索告诉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再告诉司法机关,这不能认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反而应该认定司法人员有渎职行为。而律师或犯罪分子的亲属将重要线索告诉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再告诉司法机关,则可以认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行为。因为律师、犯罪分子的亲属与司法人员的职责不同,前者不是公务员,没有同犯罪作斗争的义务。从立功制度的功利性思想出发,将前者的行为作为立功处理利大于弊。在本案中,虽然是犯罪分子的亲属花钱雇人打探来的重要线索,但他没有直接告诉司法机关,而是通过律师告诉了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再转告司法机关。这符合立功制度的功利性思想,也反映了该犯罪分子有将功赎罪的愿望,说明其继续犯罪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认定其立功是合适的。当然,在具体从轻、减轻处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刑法上立功主体中的“犯罪分子”不能改为“犯罪嫌疑人”。这里的“犯罪分子”指的是法院认定有罪的人。如果不认定其有罪,则谈不上立功,也谈不上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