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0-05-25
一、自首的形式有多少种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自首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1)、犯罪以后的人主动向有关单位投案的;
(2)、犯罪以后的人因病伤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先以信电投案;
(3)、罪行尚未被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单位盘问、教育后,主动交待自己罪行的;
(4)、罪犯在逃跑的,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或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或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
(5)、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本意,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其亲友,或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视为自动投案,自首。实践中称之为送子归案。
(6)、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视为自首。对于同案犯的自首,在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的罪行外,还应交待同案犯的犯罪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这些并非涵盖一切自首的法律行为。
二、认定自首时需要注意什么
1、可供自首的对象:
(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2)其所在单位。
(3)城乡基层组织。
(4)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
2、在犯罪自首制度中,我国司法理论也实践也认为单位也可以成为自首的主体,根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当认定为自首。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三、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如何处罚
1.对于自首犯,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刑法对自首犯,采取的是相对从宽的处罚原则。此处注意两点:一是刑法规定只是“可以”,而非“应当”,因此,不能认为只要是自首犯一律都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是既可以从轻、减轻处罚,也可以不从轻、减轻处罚。究竟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根据犯罪的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而定;二是这里有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供选择,究竟从轻还是减轻处罚,也应当根据犯罪的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而定。
2.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犯,可以免除处罚。“犯罪较轻”不能简单理解为犯了较轻的罪,而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刑法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当判处的刑罚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此外应注意,该种情况的从宽幅度虽然扩大到了免除处罚,但仍属于“可以”免除处罚,而非必须免除处罚。
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此明确两点:一是此种情况必须是“自首”和“重大立功”两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二是一旦符合此种情况要求的条件,就必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刑法的规定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