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0-20
行政违法可以根据违法的程度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实质性行政违法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实质要件的违法行为,例如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而形式性行政违法则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形式要件的违法行为,例如行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等。
区分实质行政违法与形式行政违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首先,从法律效力看,实质违法一般属于无效行为,即该行为自发生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而形式违法一般属于可撤销行为,经过有效补救后可以转化为有效行为。其次,从法律后果看,实质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惩罚性行政责任,例如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而形式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补救性行政责任,例如撤销违法。
行政违法可以根据违法的范围分为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内部行政违法是指内部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例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越级指挥。而外部行政违法则指外部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例如公安机关非法拘留公民。
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在救济手段上存在区别:内部违法仅限于行政救济,不受司法审查;而外部违法不仅可通过行政救济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司法救济来解决。
行政违法可以根据违法的形式分为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作为行政违法是指积极地作出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例如税务机关违法征收税款。而不作为行政违法则表现为拒不作出行政法规范所要求的行为,例如工商机关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
作为违法和不作为违法都是行政法律的规范对象。就行政诉讼而言,作为违法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而不作为违法同样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行为违法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而严重违法行为则属于刑事违法。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对于犯罪行为,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应受到刑事处罚,这已经得到公认。
然而,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总是认为其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因此不必承担法律责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是违法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虽然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但同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害,因此应受到相应的处罚。民事违法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需受到行政制裁。此外,一些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处罚和惩戒,还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行政违法行为可以按照其内容分为违宪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违宪法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