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2-19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司法解释,而是指在1997年刑法修订后“两高”正式颁发的与单位犯罪有关的解释、批复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单位犯罪案件中,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处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了单位走私犯罪案件的处理问题。对于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的诉讼代表人的确定、单位走私犯罪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单位走私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以及单位被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等情况下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发布的答复指出,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个人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在我国领域内以实施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在处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应根据单位实施犯罪的性质和情节,确定单位的罚金数额,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案件中的主犯和从犯的区分,应根据其在单位犯罪中的作用和责任进行判决。同时,对于单位犯罪案件中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部门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将其归为单位犯罪处理。在单位犯罪案件中,还应注意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宣告破产等情况下的追诉问题。
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单位金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适用罚金刑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了罚金刑的适用情况,并规定了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罪条款处罚的情况下,应当判处罚金刑。然而,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罚金的数额,应当低于对单位判处罚金的数额。
根据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判处自由刑的情况下,不能再附加判处罚金刑。这意味着,如果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仅被判处自由刑,将不会面临罚金刑的处罚。
然而,对于被判处罚金刑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罚金数额应当低于单位被判处的罚金数额。具体来说,单位被判处的罚金数额不适用于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以确保罚金刑的公平和合理性。
在单位金融犯罪中,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适用罚金刑的依据是其直接参与犯罪行为的程度和责任。如果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直接参与了单位的金融犯罪行为,并对犯罪行为负有直接的管理和指导责任,那么他们将面临罚金刑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适用罚金刑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中的证据和事实进行综合分析。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刑事责任的原则,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金刑责任进行判断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