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1-31
放火罪的犯罪目的通常是烧毁目的物。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能仅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中有两个与放火罪相关的条文,即第114条和第115条。114条是放火罪的基本构成要件,而第115条是结果加重的条款。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不适用于犯罪未遂,只有在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时才能适用。因此,认定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第114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准。根据刑法修正案,该条已被修改为危险犯,即达到可能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即属于既遂。
如果行为人以放火为手段毁坏公私财物,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及公共安全,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公私财物,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害公共安全,应以放火罪定罪处罚。
对于行为人在实施杀人、强奸等犯罪后使用放火手段焚毁罪证的情况,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证的放火行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应根据所犯罪行从重处罚,不再以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证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则应将放火罪与前述行为构成的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放火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应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