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02
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遭遇到价格欺诈,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保持警惕,并妥善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例如发票、收据、手机录音等。随后,消费者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或拨打举报电话12358,将问题反馈给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工作人员将及时处理并提供解答。
自2002年1月1日起,国家计委颁布并实施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该规定明确了以下13种价格行为被认定为价格欺诈:
对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内容,或者对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标示,但与实际情况不符,并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购买。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进行标价,诱导他人与其进行交易。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销售降价商品或服务时,所标示的折扣幅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及其价格。
采用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未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将假劣商品作为馈赠物品。
在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带有价格附加条件,但未标示或含糊标示这些附加条件。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以诱骗他人购买。
在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但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采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相关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将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