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消费者的经济赔偿是多少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欺诈消费者的经济赔偿是多少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9-19

 
106513
消费者是享有知情权的,在进行市场交易的时候,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需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有欺诈行为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欺诈消费者的经济赔偿是多少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具体而言,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当支付五百元。当然,如果其他法律对此有规定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最低限度赔偿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的存在欺诈行为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可以获得三倍赔偿,不过最低赔偿金额为五百元。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最低限度的惩罚性赔偿。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只是确保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并不是最高限度。

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

如果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那么这并不违反立法的初衷。

欺诈行为的定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经营者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经营者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经营者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经营者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经营者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虚假宣传

经营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经营者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商品

经营者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商品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以虚假的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经营者采取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如果存在上述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获得三倍赔偿,但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当支付五百元。

延伸阅读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2. 消费者虚假宣传购买商品的损害赔偿
  3.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4. 外卖吃坏肚子商家不赔偿怎么办
  5. 手机屏破了还能三包吗?法律规定的权益保障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办法
  2. 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
  4. 实体店退换货法律规定
  5. 亮点一: 举证责任倒置
  6. 美容院顾客被欺诈怎么办,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权
  7. 双十一卖家虚假活动怎么赔偿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