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2-18
产品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该产品的生产制造者、销售者所应承担的一种特殊民事侵权责任。产品责任的特征可以通过与合同责任、产品质量责任的比较,来明确产品责任的特性。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
产品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
一、责任主体
在产品责任中,受害人可以选择将生产者或销售者作为被告,或者将生产者和销售者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而在合同责任中,受害人只能将合同关系的另一方作为责任主体。
二、抗辩事由
产品责任中的抗辩事由包括法定抗辩事由和约定抗辩事由(即设定免责条款)。各国在产品责任法中规定了法定免责事由,例如“自担风险”、“非正常使用”、“滥用产品以及擅自改动产品”、“开发风险”、“产品未投入流通”等。然而,如果消费者发现产品有缺陷并因此使用该产品造成损害,并不作为抗辩事由,而仅作为减少赔偿责任的依据。因此,各国不允许当事人事先设定免责条款来免除其产品责任。而在合同责任中,除了法定抗辩事由(如不可抗力等)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免责事由。
三、责任形式
产品责任的责任形式仅为损害赔偿。各国虽然对损害赔偿范围规定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只赔偿受害者固有利益的损害,而对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及可得利益损失不予赔偿。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的产品责任法旨在保护消费者的生存权利而非经济权利。然而,如果受害人提起合同之诉,则可以要求采取补救措施,如修补、更换或退货。如果采取补救措施仍然有损失,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的损害赔偿目的在于赔偿受害人的期权利益和信用利益的损失。如果因产品缺陷导致受害人遭受可得利益的损失,受害人选择合同责任可以获得可得利益的赔偿。此外,某些国家的产品责任法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合同责任不涉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四、诉讼时效
各国对产品责任诉讼时效有专门规定。欧共体国家规定为3年,美国的《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也规定为3年,我国规定为2年。此外,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还规定了10年的除斥期间。即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给最初的消费者后满10年丧失,但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对于合同责任的诉讼时效,大陆法系国家规定了较短的诉讼时效,一般为6个月至1年。而英美法系国家则没有短期诉讼时效的规定,适用一般契约法的诉讼时效。
五、诉讼管辖
产品责任和合同责任的诉讼管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