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30
原告张某夫妇之子张某与其朋友等3人结伴于晚上买票到被告陈某开设的游泳池游泳。在游泳约10分钟后,同伴发现张某不见了,四处寻找后约2至3分钟后,同伴发现他沉于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处,将他拖上岸。事发时游泳池的救生员不在场,且被告没有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由于未能及时救治,张某溺水后身亡。原告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
经审理,法院认为,死者买票进入被告经营的游泳池后,双方的服务合同已依法成立并生效。根据双方订立合同的目的、行业要求和交易惯例,被告游泳池负有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游泳环境和服务条件的义务。然而,被告游泳池未按规定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游泳环境和服务条件,未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违反了合同的法定义务。由于被告的违约行为导致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抢救延误而死亡,被告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被告游泳池偿付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5000余元。
本案中,死者与被告游泳池之间形成了消费服务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被告游泳池作为游泳服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游泳池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承担的保障游泳安全的义务应根据交易的习惯、游泳服务的行业性质、目的和行业要求等来确定。
根据福建省龙岩市体委、龙岩市公安局、龙岩市工商局、龙岩市卫生局联合制定的《龙岩市游泳池管理暂行规定》,游泳池应配备医务人员,建立抢救溺水事故的应急制度,配备安全防护器材和急救药品,夜间还应配备相应照明设备。然而,被告游泳池未按行业要求进行安全管理,未配备医务人员、未建立抢救溺水事故的应急制度、未配备急救药品,照明设备也未达到要求。事发时,救生员不在场,未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尽谨慎管理义务,违反了合同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溺水,因抢救延误而死亡,与游泳池服务上的瑕疵具有因果关系,游泳池应负违约责任。法院判令游泳池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等经济损失,符合法律精神。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