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25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法律保护。因此,只有符合这一条件的消费投诉才属于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购买的商品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出现问题,投诉消费者协会才不予受理。一种是超过保修期的商品,另一种是使用不当或人为造成的损坏。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假一赔一,而不是假一赔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3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然而,如果消费者提出一些“过度”的要求,消费者应该三思而后行。
如果消费者丢失物品,通常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然而,如果消费者在超市将物品交由存包处保管,领取时发现物品丢失,消费者协会可以介入调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有九种情况下投诉不予受理。这包括经营者之间的购销纠纷、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超过规定的保修期和保质期、商品标明为“处理品”(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导致商品损坏或人为损坏、被投诉方不明确、争议双方曾经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调查和处理、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涉及到质量鉴定的纠纷,只能由相关检测部门进行质量鉴定后,消费者协会才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帮助消费者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