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16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诉讼时,消费者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消费者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并证明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了损害。
举例来说,在一起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中,原告声称自己购买了被告某百货公司的一瓶F牌美容霜,使用后出现了红肿、瘙痒等症状,经医院诊断是由于涂抹F牌美容霜所致,花费了500元医疗费用,因此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在这个案件中,原告需要提供至少三个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一是与被告的买卖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如购货发票;二是医院的诊断证明;三是医疗费用单据。这就是原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针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特点,消费者在收集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
(2) 收集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的检验鉴定结论等。
(3) 收集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
考虑到消费者对于某些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的产品缺乏了解,很难提供证据证明被告的过错。为了充分保护消费者的诉权,根据《产品质量法》第3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原告只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是由于产品原有的缺陷所致,就可以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者向法院举证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 提供证人:说明证人的身份和可以证明的事实。
2. 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应当提交原件原物,如果有困难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笔记等。如果提交外文书证,应附上中文译本。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在起诉后、法庭审理终结前提出证据。如果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如果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确有困难,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法院申请延期,延长的期限由法院决定。
在日常接待消费纠纷咨询时,我们注意到由于一些消费者缺乏法律知识,使得他们在与商家交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减轻消费者的诉讼压力和降低不必要的投诉成本,我们提供以下关于证据留存的提示:
发票是行政、司法机关及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投诉的首要条件,其内容和形式必须真实、有效。发票的内容应包括经营者及客户的真实名称、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当日时间、商品规格及数量、单价(或提供服务的种类),以及经营者的公章、经手人的签字或盖章等。消费者有权拒收商家提供的不正规发票(如简易收据等)或没有加盖公章的发票。
商品使用说明书或服务提示说明书是指详细阐明该商品的使用方法或接受此项服务所应注意的事项的规范性文字材料。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查找、核对、及时留存使用说明书,并应当查看是否与所购商品和型号、品种相匹配;在接受商家提供的某种服务时,应注意核对文字承诺是否与实际内容相符。
商品合格证是证明某种商品达到设计和制造标准和要求并通过检验的凭证。作为衡量商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般商品都应随其内包装附带。特别是家电、摩托车等大宗商品的合格证,消费者在认购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妥善保管、留存,以备不测时使用。
保修卡是方便消费者维修商品的凭证和依据。在保修期内,如果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需要持卡到生产厂家指定的联保单去维修。在接受上门维修服务时,要注意核对服务人员的证件与保修卡上的提示是否相符。维修结束时,还应要求维修单在保修卡上如实填写修理时间、项目及修理人员姓名等,这是请求赔偿的重要证据。
此外,消费者在依法维权时还应了解,消费投诉有多条途径可供选择,如与营销商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相关部门申诉(质检、卫生、工商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