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13
在上海一中院审理的17起业主知情权纠纷案件中,有6起案件的业主告错了义务主体。例如,有的业主要求业委会提供小区停车费的收支情况,但实际上该资料由物业公司掌握;又如,有的业主起诉物业公司要求查阅业委会决议和会议记录,但实际上这些资料由业委会保管。因此,法官建议业主在起诉前核实相关资料的保管情况,明确义务主体后再提起诉讼,以保障自身权益。
例如,几年前,松江一小区实施安装门洞不锈钢扶手工程,业主们以为这是政府实事工程,无需自己出钱。然而,后来得知工程预计动用维修基金56万多元。一位业主将业委会告上法庭,要求公布维修基金收支明细等资料。法院认为,业委会应提供账目明细和工程合同等资料,但停车费收取情况等并非业委会的责任,因此并未全部支持业主的诉请。
部分业主在行使知情权时,将范围扩大到了法定范围之外。例如,有的业主要求查阅并不存在的资料,或者要求查阅超出法定范围的资料,这些请求都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法官建议业主在起诉前了解法律规定的知情权范围,合理确定诉讼请求,避免过度扩张信息查阅边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业主可以请求公布、查阅建筑物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管理规约和决定等,但一些业主的诉讼请求明显超出了这个范围。
一些业主在不满意业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的管理服务时,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如张贴大字报、破坏公物等,这些行为往往加剧了矛盾。法院建议业主本着和谐共处的理念,合理行使知情权,积极配合调解,促进纠纷解决。
例如,宝山区某小区业主得知物业费调价后,不满意业委会的管理,封堵了业委会大门并张贴横幅。然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解决问题。最终,一位业主通过法院起诉,才得到了公道。
由于法律并未明确相关资料的保存期限,部分业主未及时查阅资料,导致资料灭失无法提供。在一些案件中,业主数年或十年后才提起诉讼,要求查阅早期的资料,但因与当前业主的利益关联减弱,最终难以得到支持。法院建议业主密切关注当年度应公开的资料,及时查阅,若未能实现知情权,应及时寻求司法救济。
例如,沈先生起诉小区业委会要求公布几年前的收支账目明细,但小区现在的业委会是新组建的,之前的账目发生在上届业委会任期内。法院认为,沈先生应及时主张知情权,而他在2014年才起诉,因此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