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性商家价格欺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如何定性商家价格欺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2-03

 
104074
商家在经营时候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或是为了增加销量,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些商家就会铤而走险,做法律相违背的失去,比如价格欺诈。消费者面对价格欺诈的时候要先辨别,那么,如何定性商家价格欺诈?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第六条: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视为价格欺诈行为:

  1. 标价签、价目表等的内容与实际不符,以此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服务;
  2.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
  5.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与实际不符;
  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第七条: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若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将被视为价格欺诈行为:

  1.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2.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3.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4.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5.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6.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处罚措施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于价格欺诈行为,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总之,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国家计委制定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和维护市场秩序。

延伸阅读
  1. 价格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什么
  2. 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如何处罚
  3. 价格欺诈赔偿差价十倍吗
  4. 价格欺诈的消费者的赔偿标准
  5. 消费者维权:揭开欺诈行为背后的赔偿之谜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法律主体是谁
  2. 奶粉有质量问题该如何维权
  3. 服装有质量问题如何维权
  4. 淘宝代购假货退款吗
  5. 硬性搭售是否构成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6. 自愿原则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7. 价格欺诈退一赔三吗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