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案与立案的关系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法律援助 > 法援指南法律知识

受案与立案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9-02

 
103571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受案与立案的关系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受案与立案的关系

受案的定义和范围

受案,也称为受理,是指法院接受诉讼主体提交的材料并进行初步审查的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只要有人报案,法院会进行形式上的审查,但不会立即立案。在民事案件中,受理是指法院对诉讼主体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符合职责范围且手续基本齐全的情况下接受案件。

立案的定义和条件

立案是指法院对已受理的案件进行进一步审查,并确定其符合受案范围,需要作为案件审理或调查的一道法律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存在犯罪事实。2. 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立案;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宣告无罪: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的。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 依刑法告诉乃论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 被告人已经死亡的。6.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受案和立案的程序

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或者自首的材料,应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如果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应当移送给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控告人或检举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应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再移送给主管机关。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应当立案。一旦立案,一般案件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开始侦查,自诉案件则由人民法院直接审理。如果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就不会立案。

司法机关的责任和作用

司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承担着打击各种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应主动立案侦查。立案是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标志着司法机关对犯罪案件或民事纠纷进行侦查或审理的决定。通过受案和立案的程序,司法机关能够有效履行其职责,确保公正的司法活动的进行。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应如何确定
  2. 深入了解刑事诉讼结构的必要性
  3. 取保候审保证书范文
  4. 案件定性刑事如何判断
  5. 刑事案件申诉后是否会开庭?

法律援助热门知识

  1. 受案与立案的关系是什么
  2. 国家规定的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
  3. 法律援助诉讼费申请减免的条件有哪些
  4. 想寻求法律援助找哪个部门
  5. 免费法律援助什么条件才适合
  6. 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辩护证吗
  7. 司法援助的条件
法律援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