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4-03-23
农村法律援助的费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法律援助是一项无偿的司法服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当事人都可以免费申请法律援助,并得到律师的帮助。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包括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法律帮助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或失业救济标准,或者能够提供其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证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或是未成年人或盲、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体形式包括解答咨询、调解、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以及办理公证等。
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会在10天内完成审查,并作出给予或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在接到指定后的3天内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根据宪法规定建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旨在使弱势群体人员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调解、仲裁、刑事辩护等无偿的司法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涉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或少受损害。农村法律援助是专门为农村居民提供急需的法律服务。
目前,农村涉法事件频发,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除了过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邻里矛盾、家庭暴力、婚姻纠葛、老人赡养、临时借贷、土地林地承包等方面的纠纷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由城镇化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医疗养老保险、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纠纷、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引起的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权属划分、农民工工资拖欠、企业与民争利、政府与民利益冲撞、环境破坏、进城农民工人身伤害等矛盾也呈高发态势。法律援助的对象也从最初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扩大到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也逐年上升,尤其是进城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案件与日俱增。
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非诉讼法律援助调解民间纠纷的数量达到了926.6万件。某区在2008年到2014年共办理了8216件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受援困难群众达到了12000余人。其中,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最多,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不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工伤得不到及时治疗,难以获得合理赔偿。另外,某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10万人,尽管他们是城市建设和公众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但始终不能融入城市的正规体系内,其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在分析研究农村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特点。农村法律援助的实施呈现出法援助制度基本健全、法援服务网络体系较完善、法律援助方式不断拓展、非诉法律援助需求增加、法援范围逐步扩大、跨区域法律援助呈明显上升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