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的程序是什么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01
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其他人侵犯个人权益的事情,比如老板不肯发工资或是工伤得不到任何的经济补偿等等,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没钱打官司可申请法律援助,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的程序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的程序和要求
法律援助申请的途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1. 向义务机关所在地、义务人住所地、被请求人住所地或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2.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
法律援助申请所需材料
申请人在申请法律援助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 法律援助申请书;2. 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如果是代理人代为申请的,还需要提交有效的代理权证明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3. 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相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4. 申请法律援助事项及相关证明、证据材料;5. 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查和决定
一旦收到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将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根据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作出决定。如果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在七个工作日内提供必要的补充或说明。如果申请人未按要求提供补充或说明,将视为撤销申请。
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程序
一旦法律援助申请被受理,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办理:1. 提交材料:申请人应如实提交法律援助申请表、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表和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2. 受理: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载明收到申请材料的名称、数量和日期。3. 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给予法律援助。如果申请材料需要查证,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并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4. 决定:根据审查结果,法律援助机构应决定是否给予法律援助,并制作相应的决定书。如果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法律援助机构将决定不予法律援助,并制作不予法律援助决定书。不予法律援助决定书应明确说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请人提出异议的权利。5. 承办:对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在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或其他社会组织安排其所属人员承办。对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在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或收到指定辩护通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承办。6. 维护权益:法律援助人员应在受委托的权限内,通过和解、调解、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最大限度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7. 提交立卷材料:法律援助人员应在法律援助案件结案之日起30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立卷材料。8. 归档管理: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对法律援助人员提交的立卷材料及受理、审查、指派等材料进行整理,一案一卷,统一归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