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06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冻结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动产的查封和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对于不动产的查封和其他财产权的冻结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申请执行人需要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或冻结期限届满前进行续行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述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如果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者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那么采取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经不存在,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诉前保全。
如果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对于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人民法院应当进行严格审查,可以接受现金担保、实物担保,以及资信可靠的保证人出具的保证书。无论采取何种担保方式,都应以人民法院易于控制和便于执行为标准。担保金额应与保全财产的价值或申请人请求的价值相当。通常情况下,担保一般是由现金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提供。此外,提供给人民法院的担保应该是无条件、无期限、不可撤销的,否则将不予接受。如果担保人提供的金额不足,可以接受,但只能解除相应价值的保全措施,对于不足部分相当的财物,将继续实施保全措施。
如果出现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况,例如当事人已经自觉履行了调解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支付义务,或者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采取保全措施明显错误等,都应当依法及时解除财产保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对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给当事人造成其他损害的案件,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或禁止一定行为。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在采取保全措施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将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于情况紧急的情况,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采取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