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0
工程建筑咨询
2024.06.23
35人阅读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呢,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存在实际危险、避险行为是迫不得已的、保全合法权益等方面,而法律上对紧急避险的规定则体现在不负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限制以及特定人群不适用等方面。紧急避险作为刑法和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当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及本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存在实际危险:必须面对一个真实且正在发生的危险,这种危险可以是人为的违法行为、自然力量如火灾或洪水、或者动物侵袭等造成的。
避险行为是迫不得已的: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形下,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
保全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避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非法利益不能成为避险的理由。
损害对象为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所牺牲的是无辜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非危险的来源。
避险行为在时间上的限定: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对于尚未出现或已经过去的危险,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避险行为的限度: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不应超过必要限度,即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特定人群的限制:职务上或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与特定责任相关的危险发生时,不得实行紧急避险。
法律上对紧急避险的规定:
不负刑事责任:如果紧急避险行为符合上述条件,即使造成了损害,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限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特定人群不适用:对于职务上或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发生与其职责相关的特定危险时,不能采用紧急避险来规避风险。
紧急避险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旨在平衡不同权益之间的冲突,确保在不可避免的危险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判定紧急避险的界限、评估所涉及的各种权益的大小,以及如何在事后妥善处理由紧急避险引发的损害等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此外,紧急避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刑事责任,但在民事责任方面可能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紧急危险时,应谨慎行事,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