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其中,不可抗力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力量,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突发事件等。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可抗力必须具备客观
损害赔偿:《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均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但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有不同观点。合同法使解除的条件更科学,如已承认违约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为一般的法定解除条件,已全面承认约定解除等。但解除权的行使并非毫无限制,合同法
损害赔偿:《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均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但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有不同观点。其二认为,对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应具体分析,在许多情况下,损害赔偿与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选择了其一便足以使当事人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均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但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有不同观点。中国法律对合同解除的条件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表明了对合同解除的允许与限制。合同法使解除的条件更科学,如已承认违约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为一般的法定解
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对请求权时效的规定相对较多,而对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则没有规定。这种规定虽然充分顾及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对于催告后解除权的除斥期间,以及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时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应当如何确定,还是没有规定。实践中,对于解释第十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解除合同和终止合同是不一样的,解除合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满前结束合同的权利义务,而合同终止是指合同的权利义务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终止。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均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一般认为,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而形成权则适用除斥期间的规定。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对请求权时效的规定相对较多,而对解除权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