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3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之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具备享受和行使民事权利的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另一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实质要件是意思表示的真实性。行为人在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真实地表达其意思,不得有虚假、误导或欺骗的行为。只有意思表示真实有效,才能保证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最后一个实质要件是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行为人在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只有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民事法律行为才能生效。
综上所述,以上三项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实质要件。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这些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就会产生法律效力。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需要具备特殊的形式要件才能生效,也就是所谓的行为形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