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20
在合同争议解决条款中,当事人有时没有明确约定仲裁机构,或者所约定的仲裁机构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仲裁协议的效力将处于待定状态。
根据法理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就诉讼管辖和仲裁管辖的分工问题做出明确的裁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是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或者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那么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如果无法达成补充协议,那么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6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了仲裁机构的权限,人民法院有权依法受理当事人一方的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仅选择仲裁地点而对仲裁机构没有约定的仲裁条款效力问题的函,如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仅约定了仲裁地点,而没有约定仲裁机构,当发生纠纷后,当事人无法就仲裁机构达成补充协议的情况下,将“认定本案所涉仲裁条款无效”,这与《仲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是相符合的。
1998年7月6日,在给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中,最高人民法院称:“合同中虽未写明仲裁委员会的名称,仅约定仲裁机构为‘甲方所在地仲裁机关’,但鉴于在当地只有一个仲裁委员会,即石家庄仲裁委员会,故该约定应认定是明确的,该仲裁条款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