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仲裁协议构成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25
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
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
仲裁程序及管辖权异议
根据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与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于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申请人提交的书面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双方当事人关于上述合同所产生争议的本仲裁案。
在本案仲裁程序进行当中,被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管辖权异议。
被申请人的主张
被申请人称,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的依据是1995年4月13日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根据该条款规定,合同争议应在被申请人国家根据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然而,被申请人认为该仲裁条款对于仲裁机构的约定是不明确的,因为并未指明具体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因此,被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
申请人的反驳
申请人提出以下反驳意见:
- 本案涉及的争议属于涉外的经济贸易争议。根据1995年4月13日合同订立时的情况,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唯一能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委员会。因此,申请人认为,根据合同规定,如被告是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时,应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 根据1955年5月4日中日贸易协议第八条的规定,仲裁应在被告所在国进行。目前,绝大多数中日贸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都遵循这一原则。
- 被申请人以《仲裁法》第十八条来否定仲裁委员会对本条的管辖是没有根据的。《仲裁法》是于1995年9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的,而合同是在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协议的规定对本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没有溯及既往力。此外,在合同签订之时,仲裁委员会是中国唯一有权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因此,合同中仲裁条款规定的被申请人所在国仲裁机构即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