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证人要求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作证人要求是什么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0-05-25

 
86781

作证人要求是什么

要成为诉讼中的证人,适格的条件有四个:

1、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况。知道案情是指证人直接凭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感知案情的人,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听说,据说等的间接感知。

2、能正确表达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做为证人,证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法院进行相关陈述的人,因此,这就要求证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真实、清晰地表达所感知的案件事实。

3、能正确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

4、诉讼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只要同时具备这四条,不论国籍、种族,性别,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但是,在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中担任法官、陪审员、鉴定人、法警、翻译人员、律师,不能同时定为该案的证人,因为那样便会造成角色冲突,不利于公正原则的实现,也不利于诉讼程序的维护,做为案件的当事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也不能做为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证人证言有哪些特点

收集证人证言的途径应遵循“询问证人”的程序。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但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询问证人不得另行指定其它地点。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其特点具体如下:

(1)它只是证人对案件有关情况的客观阐述,而不是推测或分析意见;

(2)证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以外的人,所以,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证词更客观;

(3)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感知或传闻情况的反映,所以,可能受到证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4)证人证言的来源和证明的问题范围十分广泛,是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一种证据。

延伸阅读
  1. 见证人是否需要回避
  2. 言辞证据的定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4. 证人证言的法律效力评估
  5. 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诉讼权利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的代理人委托问题
  2.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3.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4. 拖欠农民工工资起诉法院的收费标准
  5. 诉讼被告人不到场的处理方式
  6. 刑事判决无罪检察院抗诉当事人释放还是羁押
  7. 申请先予执行的含义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投资公司借款合同样本
  2.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3. 民间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4. 无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